第235章 贾敬升天,皇帝降旨_红楼: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
笔趣阁 > 红楼: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 > 第235章 贾敬升天,皇帝降旨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235章 贾敬升天,皇帝降旨

  第235章贾敬升天,皇帝降旨

  宁荣二府的一众爷们,大多并无实职。

  所以基本都跟着去了孝慈县。

  除了贾政过完年就离家,又去了崖州赴任。

  贾赦、贾琏、贾珍都是跟着送殡的队伍,先一步就过去了。

  贾蓉则作为龙禁尉,随着皇帝的车驾过去。

  如此一来,宁府就留了尤氏一个主子看家。

  今日她闲来无事,就带了佩凤、偕鸳两个游园踏青。

  二人都是贾珍妾室。

  是其中最受宠,性子又娇憨的两个。

  尤氏带着她们,就从宁府这边进了大观园。

  才游赏片刻,就遇见湘云、芳官、蕊官等一干女子。

  正在前面玩得热闹。

  湘云几个也都是娇憨性子,两边打过招呼之后。

  没一会子就玩到一处去了。

  一时两边只顾玩闹,竟也忘了尤氏。

  只留几个丫鬟服侍。

  前面众女有说有笑的,一路疯玩起来。

  尤氏就不疾不徐的跟在后面,一一赏玩园中景致。

  等走到怡红院这边,宝玉也闻声出来。

  他眼睛一亮就想加入嬉闹之中。

  正这时,有人来禀道:

  “甄家有两个女人送东西来了。”

  尤氏闻言,连忙让人去问探春、李纨。

  随后三个女人出去,就在议事厅相见。

  这边佩凤、偕鸾两个,自然不敢打搅。

  就留在外面想打秋千玩耍。

  宝玉见状就凑过去,道:

  “你两个上去,让我送你们。”

  这话一出,慌的佩凤连连摆手。

  “罢了,可别替我们闹乱子。”

  宝玉却无所顾忌,非要帮她们推送一番。

  尤氏会了李纨二人,正要等见甄家女人。

  这时,忽见东府里几个人慌慌张张跑来。

  “老爷归天了!”

  众人听了,都吓了一大跳。

  尤氏更是起身问道:

  “好好的并无疾病,怎么就没了?”

  那家人听她一问,连忙回道:

  “老爷天天修炼,定是功成圆满,升仙去了。”

  不说这话还好,尤氏一闻此言,心里就是咯噔一下。

  升仙了,那就不是正常死亡。

  可贾珍父子不在,荣府这边贾琏等也没在。

  一时家中竟没个顶事的男子。

  当下她也不再犹豫,忙和李纨几人匆匆告辞。

  一边回府卸了妆饰,让人备车。

  一边命人快马先到元真观,将所有的道士都锁了。

  吩咐只贾珍回来,再细致审问。

  尤氏匆匆忙忙坐车,带了赖升一干老人家媳妇出城。

  又让人请了大夫过来看视,到底是何病症。

  等大夫们一到,见贾敬早就没了半点生息。

  他们只能勉强相看一二。

  好在都是宁府熟悉的大夫,素知贾敬修炼导气之术。

  更至参星礼斗,守庚申,服灵砂等。

  怕就是因此伤了性命的。

  再加上,如今虽死。

  却也可见腹中坚硬似铁,面皮嘴唇烧的紫绛皱裂。

  大夫便向尤氏回道:

  “是道教中吞金服砂,烧胀而殁。”

  有了这话,尤氏便有了交代。

  当下点点头,表示知晓。

  可这话一出,众道士顿时慌了。

  他们都被锁拿,闻言纷纷回道:

  “原来是秘制的丹砂吃坏了事?”

  “我就说:‘功夫未到,且服不得。’”

  “是啊!我们劝过了的!”

  “老爷定是于今夜守庚申时,悄悄的服了下去,才升仙去了的。”

  “这是虔心得道,已出苦海,脱去皮囊了。”

  几人说的热闹,尤氏却丝毫不听,只冷道:

  “把他们锁好,等大爷回来发落!”

  这边喊冤叫屈也不理会,只让宁府下人看住了。

  尤氏又命人飞马报信,同时带人在元真观转了转。

  她发现里面窄狭,不能停放。

  可都中又有国丧,不能进城。

  沉吟了一下,尤氏就让人将贾敬装裹好了。

  用软轿抬至同在北门的贾府家庙,也就是铁槛寺中来停放。

  她再掐指算了下日子。

  发觉至早也得半月的工夫,贾珍等方能回来。

  如今天气回暖,实在不能多等。

  于是尤氏又果断下令,亲自主持着。

  命天文生择了日期入殓。

  寿木早年已经备下,就寄在家庙。

  因此倒也甚是方便。

  于是她就定下,三日后,破孝开吊。

  就在这边且做起道场来。

  因荣府里李纨、探春都出不来,还需照顾姐妹。

  宝玉又不识事体。

  尤氏只得将外头事务,暂托了几个家里二等管事的。

  贾、贾珖、贾珩、贾璎、贾菖、贾菱等各有执事。

  这边安排的差不多。

  尤氏再想了想,只还差两样。

  一是外头无身份够格的爷们坐镇。

  二是宁府那边没有人看家。

  于是尤氏就想到自己的娘家人,也就是尤老娘三个。

  还打起冯一博的主意。

  当下便打发人去到冯府,叫尤老娘和两个妹妹。

  希望能替她在宁府看家。

  也顺带着问问冯一博,看能不能过来帮忙压场。

  等冯一博到铁槛寺的时候,尤氏已将一应事项安排好了。

  两边见礼后,尤氏简单说了一下自己所做。

  还想让他帮忙查缺补漏。

  此时的冯一博,正吃惊的打量着这位“大姨子”。

  只见尤氏此时一身孝服,不施粉黛。

  却更显出真正的美人底子。

  二十岁出头的年纪,也正是好时候。

  想想也是。

  若非长得标致,贾珍也不会娶为继室。

  当然,冯一博不是被她模样惊艳。

  而是被这位大姨子的周全惊到了。

  尤氏平日不声不响的。

  可卿在的时候,府里都交给可卿。

  可卿不在,她也无声无息的就接过去了。

  不像王熙凤那边离开,荣府就鸡飞狗跳了好一阵子。

  平日所有人都觉得,宁府是贾珍一人说的算。

  但现在府里没人,尤氏却也能把事做得这样周全。

  可见,平日在府里也不是没有作为的。

  “大姐姐处置很是周全,还有什么需我做的,尽管吩咐就好。”

  为显亲近,冯一博没从贾珍那边论。

  而且从尤家这边,叫起了姐姐。

  尤氏闻言,嫣然一笑,道:

  “倒是没有旁的,只是这边外场还需一博兄弟帮忙压阵。”

  冯一博从尤老娘这边论,她却从贾珍这边论的。

  尤氏虽是大姐,可两个妹妹却都是妾室。

  冯一博和贾家也是实在亲戚,如何也轮不到从尤家论亲。

  就算喊声妹夫,也是从薛家论过去的。

  冯一博闻言笑了笑,没有和她计较。

  随后让人去了部里告假,就留在铁槛寺坐镇。

  且说贾珍收到信儿,也急忙告假。

  连带着贾蓉一起叫上。

  先陵这边负责主持仪式的,是礼部的左侍郎。

  听到宁府的事,他也不敢自专。

  连忙到了行在请旨。

  原来,老太妃的丧礼,是按照太后一等的国丧规制操办。

  唯一差的,就是景顺帝没有全程跟着。

  而是由忠顺亲王这个弟弟,代他这个皇帝在灵前打幡送殡。

  不过,景顺帝还是赶在下葬前到了孝慈县。

  棺椁在先陵停放数日,迟迟没有送入地宫。

  很大程度上,就是在等着他的到来。

  虽然不能亲送,但最重要的入土仪式。

  还是须得他这个长子填第一锹土。

  宁府送信过来的时候,这边才入了地宫不久。

  景顺帝还没来得及起驾回都中。

  一见此本,他心中微微惊讶。

  顿时脑海中闪过无数种可能。

  可面上却不动声色,还随口问道:

  “宁府贾敬如今何职?”

  贾珍父子没跟过来,便由礼部左侍郎代奏,道:

  “贾敬进士出身,祖职已荫其子贾珍。”

  景顺帝自然知道这些,闻言却频频点头。

  心中不知琢磨着什么。

  “因年迈多疾,贾敬常养静于都城之外元真观,今因疾殁于观中。”

  自囚于一小观中,每年只出来一次。

  如今也算是圆满了?

  景顺帝心中有些感慨,却一时也摸不透是不是那边下的手。

  “其子珍,其孙蓉,现因国丧随驾在此,故乞假归殓。”

  礼部左侍郎汇报完毕,景顺帝便让人下了恩旨,曰:

  “贾敬虽无功于国,念彼祖父之忠,追赐五品之职。”

  贾敬不仅无功,还有过。

  来孝慈县的大多也都是有爵之人,知道的不在少数。

  好在景顺帝的追封,还是对开国一脉表达了尊重。

  “令其子孙扶柩由北下门入都,恩赐私第殡殓,任子孙尽丧礼毕扶柩回籍。”

  虽然是格外开恩,准许进城。

  却也没什么好说的,只是对“仁孝”的尊重。

  是景顺帝的一贯作风。

  “外著光禄寺按上例赐祭,朝中由王公以下,准其祭吊。”

  此时是景顺帝生母的国丧,一应祭奠都要让路。

  能允许进城,已经实属不易。

  允许王公以下祭吊。

  这个对宁府开始,才是最大的恩赐。

  “钦此。”

  这道旨意就是让人知他重仁孝,且更隆重功臣之裔。

  果然。

  此旨一下,不但贾府里人连连谢恩。

  连跟来的一众勋贵,也都称颂不绝。

  贾珍父子领了旨意,便星夜驰回。

  半路中又见贾、贾珖二人,领了家丁飞骑而来。

  一群人看见贾珍,连忙滚鞍下马。

  纷纷上前请安。

  贾珍应了,却也有些不解,忙问:

  “家里的事我已经知道了,你们又来做什么?”

  为首的贾上前,恭谨回道:

  “嫂子恐哥哥和侄儿回来了,老太太路上无人可使,就叫我们两个来护送老太太的。”

  史老太君身边还有贾赦、贾琏父子,自然不会无人可使。

  只是没有宁府的人罢了。

  贾珍听了,自然明白尤氏的意思。

  “妥帖!”

  赞了一声,又问道:

  “家中如何料理的?”

  贾等便将尤氏的作为说了一遍。

  如何命人请了大夫,拿了道士。

  如何让人将贾敬遗体挪至家庙。

  怕外面无人,又请了冯一博坐镇。

  专司迎接贵重宾客。

  怕家内无人,接了尤老娘。

  带了冯家的几个婆子,在上房看着。

  这些一一说完,贾珍接连又说了几声“妥当”。

  随后两边告辞,贾珍父子加鞭便走。

  两人店也不投,连夜换马飞驰。

  这一日,终于到了都中。

  父子俩先奔入铁槛寺,到的时候已是下半夜的四更天。

  坐更的听见声音,忙喝起众人来。

  贾珍下了马,就和贾蓉放声大哭。

  从大门外便跪爬起来,至棺前稽颡泣血。

  爷俩哀嚎,一直哭到天亮。

  喉咙都哭哑了方才停住。

  尤氏等这才都上前一齐见过。

  贾珍父子忙按礼换了凶服,在棺前俛伏。

  身为家主,自要理事。

  再不能目不视物,耳不闻声。

  少不得减了些悲戚,好指挥众人。

  贾珍先将恩旨备述给众亲友听了,又打发贾蓉回家来料理停灵之事。

  这边贾珍又单独见了冯一博,自是连连称谢。

  “劳一博兄弟帮忙操持,为兄感激不尽!唯有待事完了,我们全家登门跪谢,也难偿心中之情!”

  冯一博连称不敢,又道:

  “珍大哥节哀顺变,我也没能帮上什么,只是稍尽些心意而已。”

  另一边,贾蓉到家。

  他忙命前厅收桌椅,下槅扇,挂孝幔子,门前起鼓手棚、牌楼等事。

  这边事了,又进来见尤老娘这个外祖母。

  贾蓉一见尤老娘,便忙上去请安问好,道:

  “老祖宗费神劳心,我们爷儿们感激不尽!惟有等事完了,我们合家大小登门磕头去。”

  尤老安人闻言欣慰,点头道:

  “我的儿,倒是伱会说话!亲戚们原是该的。”

  老娘上前将他扶起来,又问:

  “你父亲好?几时得了信赶到的?”

  贾蓉笑着回道:

  “刚才赶到的。先打发我瞧你老人家来了,好歹求你老人家事完了再去。”

  见尤老娘点头,贾蓉又嘻嘻的四下张望,道:

  “二姨娘,三姨娘怎么不见?”

  尤氏姐妹自跟了冯一博后,他再没见过。

  可他虽然不太行,却口花花惯了的。

  好在,原本尤老娘想带尤家姐妹来的。

  毕竟是尤氏的公公没了。

  尤家作为亲家,过来也算尽礼数。

  不过她去请示的时候,冯一博答应亲自过来。

  却唯独没让尤家姐妹过来。

  “怎么?蓉哥儿倒是孝顺,还惦记你两个姨妈?”

  尤老娘闻言笑了笑,才道:

  “她们自然在冯府,若是有空也可以过去走动。”

  她知道冯一博的身份不逊贾珍半分,不信贾蓉敢去造次。

  果然,贾蓉闻言撇撇嘴,道:

  “那就不必了,还是不给冯叔父添麻烦了。”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61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61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